当青铜器的光芒褪去,另一种铜器文化在明代异军突起。铜炉,这种被誉为“明代文玩之首”的器物,开始作为祭祀的礼器和文人香道用具跃上历史舞台。而宣德炉正是其唯一的杰出代表。西方人视此为中国铜器文化的文艺复兴,以致有人难以想象,但历史上确实有过。
铜器的雕刻,刻刀并非施在铜上,而是蜡上。以蜂蜡塑成所需铸造器物的蜡模,雕刻成型后,其外用耐火的泥沙包裹,加热烘烤至蜡模全部熔化流失,让坚硬的泥沙层形成一个中空的外壳,往里浇注铜水,冷却后将外模敲碎,便得到一个初步成型的铜器。这种铸铜法被称为失蜡法。运用此法,再复杂的器形都有办法铸造出来。春秋战国时期那些精雕细刻的青铜器之所以可以惊艳后人。
香炉的炉色是铜料经过煅烧后产生的一种颜色,尤其是我国的铜香炉多以上等黄铜烧制,所以多呈现出金黄色泽,颇有皇家贵气。当然也有的香炉是后期通过染色来实现不同颜色的,这个格调就要低一些了。而香炉的皮壳其实就是玩家们常说的包浆,在时间的冲击下,香炉的表面积攒了一层油脂等物质。
《烧炉新语》共三十二篇,长者数百言,短者不足百字,篇名如下:炉说,论铜色不可制,急火烧炉法,制造烧炉具法,打磨香炉法,烧炼方砖法,制造宝砂法,洗油头发法,急火烧炉分上中下三法,论红藏金结雾法,论水乍白结雾法,论黑漆古结雾法,论水查白结雾法,论秋葵结雾法,论黄藏金结雾法,论落霞红结雾法,论蟹壳青结雾法,论苹果绿结雾法,论藏锦色结雾法,沦铜质老嫩难结法,做橘皮炉法,打磨橘皮糙熟法,退炉法,煮花纹炉法,论各炉款式结法,揩抹香炉法,论炉清水做色之辨,论北铸假色难成,下炉色免磨法,制造养火罩式法,打炭墼法,洗除斑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