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靖一朝(公元1522年---1566年)共45年,瓷器生产总量是明代最多的,传世器物也很多,仅根据有档案的记载,嘉靖朝对景德镇的瓷器派烧达到60万件,加上弘治以来烧造完成的30余万件,民窑瓷业在嘉靖朝也有了迅猛的发展,烧造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。从品种上来说,主要有青花、颜色釉、彩瓷包括各种杂色釉彩瓷。
嘉靖时期景德镇瓷器风格与前朝大不相同,大型器物如大龙缸、大罐、葫芦瓶、大盘等的制作日渐增多,而且一般都较粗糙,不注重修胎,琢器腹部的胎体接胎痕比明初的还要明显,但官窑小件器物仍较精细。嘉靖时期,唯重大器,瓷器造型繁杂而拙笨,风格浑厚敦实。琢器中的瓶类多饰活环双耳,执壶垂腹常突起鸡心;最为流行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小葫芦瓶。
嘉靖官窑器的器型有梅瓶、玉壶春瓶、活环瓶、蒜头瓶、执壶、梨式壶、罐、绣墩、塑像、缸、盒、碗、爵杯、方斗杯、马蹄杯、盘、炉、鼎、豆、等。除此之外,还出现了具有道教风格的葫芦瓶,并发展出多种样式,如四方、六方、八方、上圆下方或多棱等。
嘉靖官窑器在画法上精细与粗犷并存,精细者可媲美成化,粗犷者也别有情调。画面的布局构图趋于富丽繁缛,缺乏层次感,但布局讲究排列对称,这可能是受到明代缂丝织品纹样的影响。绘画技法上大多采用双勾轮廓线填色,也称“双勾平涂”,填色细致讲究,色彩很少溢出轮廓线外,画风自然,人物造型夸张又不失真实,多写意,显生趣。